热血洒疆场的八路军教导员——解抑峰烈士的故事
2023-11-03 来源:机关党委 浏览量:

1940年5月,八路军山东纵队六支队第一团一营和肥城县独立二营共同攻打肥城张店日伪据点。战斗中,一营教导员解抑峰亲自带领突击队向敌人发起进攻,在敌人凶猛的火力下,他亲自登上梯子爬到墙顶上,占据有利位置压住敌人,打死打伤多名日伪军。就在这时,他被敌人暗中射出的一颗子弹击中,年仅25岁的解抑峰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解抑峰,原名解嘉让,1916年出生于东平县解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那时,他家地处东平湖洼地,每年汛期,洪水泛滥成灾,田舍淹没。他家里有10口人,种着5亩涝洼薄地,即使丰年,也难以糊口,何况连年水灾。加之母亲体弱多病,在他9岁那年就不幸病逝,全家常年过着食不饱腹、衣不蔽体的生活。解抑峰过了上学的年龄,他的父亲和哥哥下定决心“砸锅卖铁”也要供其上学。

他进入县城南关初级小学读书后,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初小阶段的8次大考中,每次都名列前茅。初小毕业后,全家省吃俭用,又供他在城内书院高级小学读了两个寒暑,毕业后,考入东平县立初级中学附设师范班。老师看他家境困难,就让他参加勤工俭学,一面学习,一面给学校干一些杂活。

在这期问,解抑峰接近了一些思想进步的教师,在他们的影响下,阅读了不少进步作家的作品,如鲁迅的《热风》《呐喊》、邹韬奋的《知识生活》等。这些作品启迪他萌发了反帝反封建意识。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校内开展反帝爱国运动,他积极参加,并和广大师生一起上街游行示威,张贴标语,查禁日货。1932年初,日本侵略军对上海发动进攻,而蒋介石却不予抵抗,强令十九路军撤出上海。解抑峰满怀激情地写了一篇慰问十九路军将士的文章,并在文中斥责蒋介石的妥协投降政策。这篇文章在学校张贴后,在全校师生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934年师范毕业后,他报考了山东省邬平县乡村建设实验学校,后被分配到宁阳县堽城区乡农学校任教。1937年,解抑峰返回东平,结识了田大店小学教师、共产党员万里,在和万里的接触中,他受到了很大的教育,主动向党靠拢,不久,加入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七七事变后,又经万里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抗日斗争的洪流。

1938年初,解抑峰受党组织委派,到东平县二区(花篮店)国民党区队当兵,宣传我党的抗日救国主张。不久,组织上又派他以国民党县政府政训员的合法身份,到三区(宿城)国民党区队做改造这个区队的工作。这年夏天,解抑峰受组织派遣,又到鲁西北参加十支队挺进队的工作,被任命为连指导员,他很快和战士们打成一片,受到了他们的信任和爱戴。

一次,解抑峰率领全连剿灭土匪。战斗中,共产党员王允庆不幸牺牲,这是这支部队成立后牺牲的第一位同志。解抑峰对战士们说“干革命就要流血牺牲,每个人都应做好随时牺牲自己的准备!”他教育党员战士们,要真正树立起为革命献身,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一生的坚定理想信念。

十支队挺进队后改为东进梯队,1938年11月在大峰山被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六支队第一团,解抑峰任一团一营四连指导员。当时战斗频繁,干部战士伤亡严重,新兵不断充实部队,对战士的教育、训练成了新的课题。在这种情况下,他所带连队的战士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他都能把新组织起来的连队带成有战斗力的部队。他处外以身作则,从不搞特殊,带领战士们活跃在平(阴)(东)阿山区,打击日伪军。

有一次,他的岳母和妻子王淑贞冒着生命危险到部队来看他,可只住了两天他就动员她们离开部队,临行时只给她们一些干粮,分文路费都没有。他对妻子说:“我生为国家而生,死为国家而死。你我都要为共同理想奋斗!”王淑贞回家后积极为抗日队伍传递情报,掩护伤病员,由于表现积极,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有一位老红军被派到解抑峰所在连队任连长,这位同志文化水平不高,性格直爽,但有些暴躁,其他连干部感到不好与之团结共事。解抑峰却不这样认为,平时对他非常尊敬,有事同他商量研究,主动接近他,用一片赤诚之心感动了这位连长。这位老红军对解抑峰十分佩服,全连的同志也都反映和他在一起心情舒畅,干起工作来很有劲头。同时,他对同志犯了错误从不迁就,有时也批评得很严厉,但总是把道理讲清楚,让人心悦诚服,被教育批评的同志常被他这种以赤诚相待的精神感动得流下热泪。1940年初,解抑峰被提任六支队一营教导员。

为了纪念解抑峰烈士,1985年10月1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6周年之际,东平县委、县政府将其遗骨由新湖乡解庄迁葬至东平县革命烈士陵园,并举行了隆重的烈士安葬仪式,以缅怀先烈,慰藉英灵。



文章来源:《泰安英烈故事》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