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滦州革命烈士祠位于泰山区普照寺路130号。
1911年,王金铭、施从云、冯玉祥等响应武昌起义,在滦州起义,因势单力孤而失败。滦州起义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最终推翻清王朝取得辛亥革命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冯玉祥为纪念起义烈士,于1933年9月捐资建祠,使其英灵与泰岱永垂不朽。该地原属普照寺资产,冯玉祥先生自愿捐助普照寺大洋330元,作为寺中长年岁修之资,普照寺将该地1大亩5分6厘作为祠堂永远之基地,并立了字据,字据碑现存于祠中。
祠为三进院落,中有享堂、祠殿,两侧有配房。院中古柏森森,腊梅丛丛,院内立有巨大的自然石,显得古拙肃穆。
烈士祠大门外5米西侧石壁上有冯玉祥部下刘熙众题革命烈士祠挽联刻石。联为:
诸公豹已留皮,黄土泰山真并重;
精气虹常贯日,白衣易水至今寒。
泰山革命烈士祠第一周年公祭典礼。
刘熙众鞠躬。
院内东南“卧虎石”上有杨绍麟撰文的《建祠记》,于右任的题烈士挽词及邱山宁的《泰山颂》等刻石。享堂东山墙上镶嵌着泰山烈士祠落成纪念诗碑。诗为:
百折不摧行所安,同仇处处驱腥膻。
黄花岗外添新泪,二死真能重泰山。
家难国殇感若何,英雄今古本无多。
精魂化鹤归来日,好向秦桧舞且歌。
后面正殿三间,殿内有1933年11月冯玉祥为泰山烈士祠落成而撰写《泰安辛亥滦州起义烈士祠记》碑。碑文详细记载了辛亥滦州起义始末。为郭松龄将军撰写的《故上将军郭松龄被难记》碑,对直奉战争和郭松龄将军的生平及其被难经过记载甚详。为郑金声烈士撰写的《故上将军郑公金声被难记》碑,对辛亥滦州起义、首都革命、五原誓师和参加北伐等历史事件均有所涉及记述,尤其对郑金声烈士遇难经过记载颇详。为张绍曾烈士撰写的《故上将军张公讳绍曾被难记》碑,透露出冯玉祥先生追求真理、爱国爱民的伟大精神。殿内另有宋哲元撰《郑振堂烈士之碑》、鹿钟麟敬题《王公金铭施公从云烈士赞》碑。这些碑石记录了中国近代史上若干重要事件,所记事件也是当事人亲历,有补史之功。
2005年,泰山管委将冯玉祥先生在泰山纪念馆及冯玉祥诗画碑、周恩来贺冯玉祥六十大寿碑等文物由普照寺移至辛亥滦州革命烈士祠保护陈列。现享堂、东西配房为冯玉祥事迹陈列室。2006年,辛亥滦州革命烈士祠作为泰山古建筑群的一部分,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