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温度”融化“脱贫”坚冰——第八届鲁迅文学获奖报告文学作品《国家温度》《江山如此多娇》
2022-12-01 来源: 浏览量: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央决定成立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确立了开发式扶贫方针。2013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思想。201511月,中央召开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由此吹响了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中国已成功走出了独具中国特色的脱贫之路,涌现了一批批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先进人物,总结出脱贫致富的多样化经验模式,这些人物事迹和经验模式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获奖的五部报告文学作品中,有两部作品是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中国文坛对脱贫主题的关注,这在《国家温度》与《江山如此多娇》两部作品中得到深刻的诠释。

20199月到20206月,蒋巍用了10个月的时间踏遍中国,走访贫困乡村人家和驻村干部,最终将党的温度、人民生活的温度凝结在这部《国家温度》中。书中内容由陕西榆林、新疆、贵州铜仁、上海、黑龙江这五个部分组成,以人物事迹为线索叙写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艰难历程。《国家温度》建构的人物谱系围绕脱贫这一中心展开,这些人物既有放弃大城市的优渥条件自愿投入脱贫攻坚战的领导干部和青年,也有满怀理想信念坚决扶贫的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和创业者。朱兆飞主动下村当第一书记,带领杨家沟实现红色旅游+绿色经济双轮驱动模式脱贫;谢国政秉持着燕赵慷慨悲歌之士的家国情怀,只身从河北承德来到了新疆,援疆二十几年的岁月里,为安迪尔乡种下了致富的金瓜;杜典娥归乡办学,让教育荒漠的德江县下坪村响起了阵阵读书声;来自上海的林业专家林大为,在普泽县的盐碱地上播撒下法国梧桐的绿荫,为大漠带来绿色的希望;黑龙江桦川县的许振中带领傻子屯的村民脱贫致富,将脏乱的傻子屯变为新时代的乡村文明新地标……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蒋巍全方位多地域地报道了脱贫动态与扶贫的成效,通过典型人物的事迹演绎了扶贫时代精神的生成与传扬,间接呈现了中国脱贫攻坚的整体进程。

这场没有硝烟的脱贫攻坚战是人与客观环境、人与自我、人与人之间的复杂战争,与以往表现残酷的军事战争不同,在没有武器、队伍薄弱、环境严峻、任务急迫的情况下,实现脱贫战的全面胜利,其艰难程度可见一斑。因此,在作品中,带领群众打脱贫攻坚战的将领则展现出英雄主义的气概,作者在塑造这些英雄式人物的典型形象时也有意突出了他们的崇高理想与坚定信念,特别是对英雄战争的关注,深化了不同时空维度和政治语境下,战争英雄塑造的同质性。1984年王明礼在西南边境战场上为了营救三名战友被炸而失去了双腿,他的英勇事迹得到中央军委的嘉奖,然而伤残的他却永远失去了再上战场的机会。复员后,王明礼戴上假肢做起了邮递员,并主动申请驻村,与战友筹建万家山茶厂,帮助周边十个贫困村实现了脱贫致富,并吸引了外资企业落户。王明礼从边境的战场走上了贵州大山深处的脱贫战场,他始终秉持着军人的智慧、勇气和信念,在战争的考验下实现个人的价值,展现出愈加深厚的英雄主义情怀。作者将时代精神融入人物的人格理想中,使其形成了人物自觉自为的价值导向,以个体生活经验书写集体记忆,更新时代的精神谱系。

《国家温度》在地域上辐射了全国范围的脱贫进程,《江山如此多娇》则聚焦贫困地区较为密集的贵州,作者选取了贵州具有代表性的四个贫困区,通过这四个地区脱贫的艰难历程,展现了贵州脱贫攻坚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效。文本起笔于海雀村,作为贵州脱贫的先导地,毕节试验区的海雀村是贵州精准扶贫的典型,开启了贵州脱贫攻坚的新方向。花茂村由荒地村成功转型为红色文化旅游创新产业村;铜仁市万山区由资源枯竭型城市区域转变为贵州省内重要的绿色产业生产加工基地;安顺市的高田村、田坝村、黄土村和紫云县都以大力发展山地绿色产业为脱贫的契机,促进地区产业经济发展,优化产业布局。作为贵州人,欧阳黔森对贵州这片土地有着深沉的爱恋,贵州的山川河流、高山峻岭、风土人情、历史掌故是他取之不竭的创作资源,积蓄着他追求生态自然的创作理想。浓浓的乡情让欧阳黔森的作品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他以人民的立场书写贵州地区脱贫致富的曲折过程,既有脱贫攻坚的困惑、迷茫、阻碍,也有取得成效后乡民的喜悦、感动和热情。在恋乡书写中欧阳黔森将生态自然与脱贫致富紧密结合,即从个体的乡愁的思辨中折射富有时代精神的家国情怀,彰显出一种继往开来的博大胸怀。

无论是《国家温度》还是《江山如此多娇》,这两部作品都以脱贫这一重大主题为基点,深刻展现了党和国家对人民群众的关注,为谋人民福祉而竭力前行的信心、勇气和毅力,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国家温度终究融化了脱贫问题的坚冰。


文章来源:学习强国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