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松柏常青的泰安革命烈士陵园内,长眠着一位抗击日寇侵略战斗中牺牲的民族英雄——米英俊烈士。
米英俊,回族,1917年10月出生在肥城县升家庄的一个武术世家。米英俊自幼受家庭影响和个人的勤学苦练,不仅武艺超群,还善于绘画、弹琴。由于他多才多艺,为人正直,1935年高小毕业后,被聘为泰安县国术馆教师。
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米英俊在泰城目睹了国民党不战而溃,造成大片国土沦陷的罪恶。毅然辞去国术教师的工作,返回家乡,投身于抗击日寇侵略、保家卫国的最前列。在家乡,他和樊长发、王保衡、李兆辰等一批有志热血青年一道,利用“玩狮子、玩四蟹”等形式,积极宣传抗日。他把“睡狮猛醒”四个大字的横幅挂在演出场内,其意是唤醒民众,喻示人们,中国这只睡狮,即将发出抗日的怒吼。
1937年底到1938年初春,济南、泰安等祖国大好河山相继沦陷。面对敌人的嚣张气焰,米英俊义愤填膺,在地下党组织的启发引导下,与我自卫团主席张北华同志取得了联系。从此,米英俊走上了抗日的道路,并说服了家中老人,卖掉800斤小麦,自筹枪械和活动经费,仅用3支半枪和部分大刀、红缨枪组成了由金晓村等20多人参加的“回民抗日游击小组”,经常活动在边家院至安驾庄公路两侧,开展抗日武装斗争。
1938年5月,在我党泰西抗敌自卫团的支持帮助下,“回民抗日游击小组”发展为“回民连”,由米英俊任连长,李文正(汉族)任指导员。
1939年春,八路军东进先遣队民运部樊鹏飞、杨海蛙同志将毛泽东同志“论持久战”等军事著作送给米英俊,并给“回民连”补充了枪支弹药。在他们的帮助下,“回民连”正式编入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第六支队独立团。同年3月,由杨海蛙介绍,米英俊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米英俊同志从一位爱国主义者成长为献身于共产主义事业的革命战士。
泰西是重要的军事要地,又是回、汉族集中居住的地区。他们每到一处,总是热情宣传我党的民族政策,痛斥日寇在回民居住区西界清真寺杀猪挂肉的无耻罪行,号召广大回、汉族群众,拿起武器,加强民族团结,并肩抗日。他们活跃在泰西、肥城、平阴、东阿一带,成为当地回、汉族的一面抗日斗争旗帜。
1941年10月,斗争形势异常艰苦,泰西地区局势日益恶化。为避敌锋芒,有力地打击日伪军,“回民连”奉命转移到隶属冀、鲁、豫军区的泰运军区(黄河西)进行整训补充。在两个多月的整训中,军区司令员杨勇、政委黄敬之先后多次接见米英俊及“回民连”的指战员,给他们讲述革命道理及掌握两面政权的斗争方针;阐述了争取瓦解伪军,孤立日军、特务的斗争策略;讲明了利用敌人的弱点,重点打击日寇、叛徒,维系民心、团结群众的战略战术。领导的关心教育,使米英俊明确了前进方向,坚定了抗日必胜的信心。
1942年,整训后不久,“回民连”又回到泰西地区。4月,在泰西军分区的统一领导下,投入了反“蚕食”斗争。他们在泰西、泰运地区不断重创敌人,进一步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振奋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斗志。7月,泰西军分区组织东平县苍邱镇的战斗。苍邱镇东与肥城相邻,南与宁阳相望,是日伪军驻守的重镇。驻守日伪军300多人,还有被日伪军所利用的会道门、红枪会3000多人。镇墙上有炮楼,墙外有深沟作屏障,是易守难攻之地。泰西军分区调集七团、八团和特务营围攻七日不下。军区司令员刘贤权下令调一团增援,米英俊同志主动率二连请战,争取完成正面主攻镇南门的任务。战斗打响以后,由樊长山首先跳过壕沟,跃上门楼,连劈守敌4人后,立即放下吊桥。这时,米英俊手持大刀短枪,率领战士们冲进南镇门与敌人进行了白刃战,杀退敌伪军一个中队和红枪会的千余人,为攻克苍邱镇,全歼守敌立下了奇功。战斗结束后,米英俊所率的“回民连”被军分区授予“夜老虎连”的光荣称号。
1942年10月的一天,泰西鱼池村北姜庄据点的敌人出动了一个小分队和30多名伪军,向馍馍山一带展开了大“扫荡”。一团团部决定让一连消灭外出的敌人,二连(回民连)拔掉姜庄据点。由于敌人占据有利地形,一连数次冲锋都未能成功。二连奉命增援一连,并扼守山口,截住敌人的退路。米英俊率领樊长山、马顺岭、刘玉祥为先头小组,冒着密集的枪弹,凭着山石、沟坎迂回前进,接近山头时,3人同时向敌人投掷了手榴弹。米英俊趁着手榴弹的烟雾,冲到敌机枪手背后,砍翻了敌机枪手。全排战士迅速攻克山头,全歼“扫荡”之敌。下午3点,“回民连”又开始围攻姜庄据点,在我机枪大力掩护下,米英俊、樊长山纵身跃进炮楼,砍死敌岗后,同时又向敌人炮楼投入手榴弹,一举全部消灭了固守据点之敌。
米英俊是一位智勇双全的作战指挥员。一次“回民连”要通过敌人严密的封锁线去执行任务,米英俊就利用战斗中得来的日军军服,让战士们扮作日军,在白天顺利通过敌封锁线后又智取了一座敌炮楼。
1943年的夏天,米英俊因战功赫赫,被升为肥城县独立营副营长。在指挥独立营的多次战斗中,他都表现了勇猛善战更加成熟的指挥才华,率领独立营驰骋战斗在广大鲁西地区,连续攻克野鹊窝、伦镇、杨圈集、中新集等据点。8月他们攻克六区白庄据点,俘虏伪军百余人,并将据点的粮食全部运出。9月他们又攻克城北大石关据点,全歼伪军100余人,红枪会100余人。
1943年10月4日,这是米英俊同志生前的最后一天。日寇在肥城开始了秋季大“扫荡”,米英俊奉命率独立营到长清马山前双泉巷宿营,遇到长清大股敌人“扫荡”。早饭后,东山口的敌军向我进犯,我部队向西北方向转移,途中又遇孝里铺出动的增援敌人。米英俊率领一连进行阻击,并指挥二连掩护吴力践、李森堂二位县长(新旧交替)和其他的机关工作人员,穿过马山转移到马东安全一带。他们边打边撤,转移到土屋山口时,遭到被隐蔽的日军机枪的疯狂扫射。米英俊同志被敌机枪击中,身受重伤。此刻,县委书记赵其林同志率一连抢占山头,居高临下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敌军死伤近10人。县长及机关工作人员安全脱险,但米英俊同志虽经杨世琦(红军医生)的紧急抢救,终因伤势过重而光荣牺牲,年仅26岁。
1944年5月1日,泰西军分区、地委、专署在平县南部的南留村,为米英俊烈士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刘贤权司令员、邓存伦政委追述了米英俊烈士的成长过程,并对米英俊烈士短暂而又光辉的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为怀念米英俊烈士,在会上宣布了建立“米英俊回民支队”的决定。抗日战争胜利后,这支部队编入二野随军南下,投入了解放全中国的新战斗。
1963年,为缅怀米英俊烈士的光辉业绩,烈士的遗骨由长清迁至五岳之尊的泰山脚下的烈士陵园,长眠于青山绿树之中。
米英俊烈士安息吧!你像泰山青松那样,万古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