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仲羽(1914—1941),原名刘承翱,东平县大羊镇清水坦村人。1914年生于农民家庭。1937年12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历任东平县委书记、动委会主任,泰西地区总动员委员会副主任兼《团结报》总编辑等职。
刘仲羽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父亲刘继道,热心教育事业,在家中办起清水坦村小学。刘仲羽在校学习3年,考入尚庄小学,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家中藏书甚多,他涉猎群书,尤其对记述民族英雄的读物,爱不释手。16岁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其间,结识了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教师、同学,阅览了马列著作和李大钊、毛泽东、鲁迅的文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共产党的秘密领导下,和同学们一起游行示威,散发传单,发表演说,张贴标语,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三省。12月,被选为济南学生代表,参加赴南京的请愿代表团,要求国民党政府对日宣战。在师范学习6年(中间一度辍学)。1936年任教于齐河县师范讲习所。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刘仲羽受党组织委派回县执教于东平县七区田大店(现属梁山县)完全小学,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县抗日救亡协会。12月,经万里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2月,他按县工委指示,考入国民党东平县政训处,并以政训员的身份到三区工作,对国民党三区区队进行改造,促使该区队一度打起了抗日的旗帜。同年12月,被泰西特委任命为中共东平县委书记。时值县城(今州城街道驻地)沦陷,全县人民面临严重的民族灾难,他不畏艰难,勇敢地挑起了重担。东平县委在刘仲羽主持下,在建党、建政、建军、建立抗日根据地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1939年3月,他带领县委领导干部参加了一一五师东进支队、鲁西军政委员会在东平常庄召开的泰西活动分子会议,听取罗荣桓政委传达的中国共产党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会后,他在自己家中主持召开县委扩大会议,明确县委工作任务。4月,建立了五区委员会,接着,二、三、四六区委员会相继成立。农村建立党支部31个,党员发展到273人,比他刚任职时增加百余人。
1939年5月,在五区首次建立抗日动员委员会,在陈庄主持召开了活动分子会议。全县其他区的动委会相继建立。8月,成立县动委会,刘仲羽当选为主任(兼职)。他深入农村,动员青年参军,除向东进支队、山东纵队六支队输送一批战士外,还组成了200多人的县抗日基干大队,刘仲羽兼任政委。9月27日,刘仲羽在尚庄召开全县各界人士代表会,选举产生了“东平县抗日民主政府”,组织各村建立农救会、妇救会、青抗先、儿童团,动员各阶层“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有枪出枪”,使全县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发展。
1940年4月,刘仲羽调任泰西地区总动委会副主任兼《团结报》总编辑。
1940年9月18日,东平县抗日民主政府和县动委会在三区西豆山村召开纪念“九·一八”事变大会,刘仲羽徒步赶来参加。会上,他义正辞严地揭发了日军侵华和残害我国人民的残暴罪行。会后,与同来的王怀钦(县委秘书)到清水坦村,与李耀珍(三区区长)、孟升(三区抗联主任)等研究工作,不料被敌告密。地下共产党员王元江得知这一消息后,赶紧派人送情报。因那天夜里下着大雨,道路泥泞难走,当情报由宿城分头传送到清水坦村时,伪三区区长焦元绅带领伪区队已把全村包围,正挨家挨户的搜捕。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刘仲羽、李耀珍等人不幸被敌人逮捕,被五花大绑,押送至宿城游街示众。一路上,伪区队不断地用皮鞭猛抽,打得刘仲羽遍体鳞伤,血肉模糊。但他挺着胸,昂起头,迈开大步往前走,不停地奋力高呼:“我是刘仲羽,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汉奸卖国贼!抗日战争一定取得胜利!”
在狱中,日军宪兵队把刘仲羽倒悬梁头,用木棍翘开他的嘴灌辣椒水,在手心中扎铁钉,还让他坐“老虎凳”,被折磨的死去活来,可他始终坚贞不屈。敌人见硬的不行,又施出软计,从济宁把日伪特务尹鼎祚(外号尹大鼻子)搬来劝降。尹鼎祚自以为当过县立初级中学校长,又有日本鬼子撑腰,故装腔作势,以师生关系劝其投降,并藉此可在日寇面前显功领赏,得到提拔重用。所以,他先花言巧语,假惺惺地对刘仲羽说:“你是我的学生,怎能看你受刑丢命?只要你写份悔过书,从此跟着我干,保你前途无量。”刘仲羽怒不可遏地回答:“尹鼎祚,过去你是我的老师,现在你是汉奸、卖国贼,应该悔过的是你!人民总有一天会给你算账!”尹鼎祚枉费心机,一无所获,只好从牢房中灰溜溜地走了出去。敌人岂肯罢休,又施花招,将刘仲羽的父母、妻子接到城里,在狱中相见。刘仲羽安慰二老:“爹娘,您把我从小养大,恩重如山,难尽孝道。我宁为抗战而死,也绝不做无耻的民族败类!”
刘仲羽等人被捕后,党组织委派王元江进城开展营救工作,四处找人疏通关系,买通监狱看守王庚洋,偷偷地和刘仲羽见了面,并安慰说:“我们一定想办法营救你们”。刘仲羽目光坚定地说:“请转告党组织,我知道怎样做人,怎样对付敌人,决不做有愧于党的事情!”他用石子在监狱的墙壁上写了这样的诗句:“铁窗难锁革命志,愿将热血献人民!皮鞭棍棒何所惧,誓把地狱翻转身!”
经过各方面的积极努力,敌人终于让他们在牢里能吃上饭,也可以出来放风,并打算释放刘仲羽等人。不料事发突变。此时,闻名全国的“百团战役”取得重大胜利。日寇恼羞成怒,随即下达“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共产党员,将刘仲羽等人立即处死”的命令。1941年1月2日(农历庚辰年十二月初五),日军把刘仲羽、李耀珍、孟升、王怀钦绑赴县城北门外刑场。刘仲羽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民族万岁!”凶残狠毒的日军将枪口对准了刘仲羽,刘仲羽慷慨就义,时年27岁。刘仲羽牺牲后,他的夫人和女儿,悲愤成疾,相继去世。
泰西地委在平阿山区罗圈崖村召开了追悼会,地委书记袁振致悼词,号召泰西地区的党员、干部、群众,以刘仲羽为榜样,为捍卫泰西根据地奋战到底!地委宣传部长黄白莹宣读了悼念刘仲羽烈士的挽词:
仲羽同志为革命奋斗,
坚定勇敢地前进!
四年与敌英勇斗争,
创造了无限光辉业绩。
今日在敌人的严刑下慷慨就义,
为党贡献了一切。
我们要踏着您的血迹前进,
誓为革命奋斗慰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