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掩护,你们先撤!”——汪兰田烈士的故事
2023-08-04 来源:机关党委 浏览量:

1938年12月的一天夜里,中共特别党员、泰西独立团团长武圣域指挥所属三个营,兵分三路向驻扎泰安县十区安驾庄(今肥城市安驾庄镇政府驻地村)的日军发起突然进攻,旨在趁犯境之敌立足未稳之机,给予迎头痛击,粉碎敌人的“扫荡”阴谋。

独立团三营负责主攻,副营长汪兰田一马当先,率部猛冲猛打,一鼓作气攻至日军营地院外。日伪军手忙脚乱,仓促迎战,凭借优势武器负隅顽抗。由于敌方火力太强,独立团三营久不下,战场一度呈现胶着状态,攻守双方僵持两个多小时不分胜负。为少伤亡,保存有生力量,武圣域团长下令部队撤出战斗,转移到安驾庄西北2.5里处的北石沟村设防,然后再寻机歼敌。这个村是武圣域团长的家乡,他熟知这里的地形地貌,打起仗来得心应手,还能得到群众的鼎力支持。而从泰安来的敌人却两眼一抹黑,既不熟悉当地民情,又畏怯夜间作战,害怕中了埋伏敢轻举妄动、跟踪追击。

独立团撤出战斗后,在北石沟一带构筑连环防御工事,为迎击来犯之敌做好了准备。汪兰田率领三营伏击部队隐蔽于村东河西一条大沟旁,紧盯着安驾庄方向,只等敌人前来。这条流沙河是大汶河的一条支流,由北而南缓缓绕过北石沟村东,中间有一座石桥连接东西,是北石沟与安驾庄之间的唯一通道。然而,此时正值枯水季节,天寒地冻,人马可踏冰过河,为防守部队增加了难度。

第二天一早,敌人气势汹汹地朝北石沟村杀来,行至石桥中央时,河对面骤然响起密集的枪声。桥上的敌军顿时被打得人仰马翻、鬼哭狼嚎,后续部队慌忙撤回河东岸,重新组织兵力再图进攻。敌人在猛烈火力的掩护下,避开石桥,分南北两路向河西岸发起冲锋。汪兰田指挥伏击部队凭借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击退了敌人一次一次的进攻,激烈的战斗一直持续到下午3点。这时,恼羞成怒的日军指挥官挥舞着战刀,哇哇地大叫着亲自上阵督战,蝗虫般的伪军像打了鸡血似的,蜂拥扑向三营阵地。面对敌人的强大攻势,汪兰田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命令狙击手武秀云一枪打倒了日军指挥官,借敌军群龙无首的混乱之机,指挥战士们一起开火。弹中,敌人成片成片地倒下,沙滩上尸横遍地、哀号不断,被迫停止了进攻。最后,不甘失败的敌人集中全部兵力和火力,困兽犹斗般地再次向三营阵地发起猛攻。这时,三营的弹药将要耗尽,汪兰田果断下达了部队向村内转移的命令:“我掩护,你们先撤!”战士们不肯,坚持要汪副营长先走。汪兰田口气坚决,不容置疑:“执行命令!汪兰田掩护部队进至村边时,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9岁。战士们高喊着“为汪营长报仇”的口号,运用村街防御阵地,在村民们的大力支持下,始终没让侵略者踏进村子半步。战斗一直进行到黄昏,强弩之末的敌人不敢恋战,丢下几十具尸体灰溜溜地退守安驾庄据点,几天后狼狈不堪地撤回了泰安。

汪兰田,原名汪庆树今肥城市安驾庄镇岳家庄人1910年3月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祖父和父亲长年累月在外给地主扛活,靠出卖苦力养家糊口。尽管一家人起早贪黑,终年辛劳,但还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父亲积劳成疾,无钱医治,英年早逝。为生活所迫,汪兰田在旧军队当过兵,外出谋过生,均以失败告终。腐败的政府、嗜血的阀、黑心的老板、生活的重压、苦难的人生,激起了汪兰田对社会、旧制度的无比愤恨。1930年春,泰安县新安区(后改为十区)开明进步区长武圣域为维护社会治安成立了区队,汪兰田觉得武圣域为人正直,主持公道,与别的旧官吏不同,于是便投到武圣域门下当差。由于他扛过枪,打过仗,练就了一手精准枪法,且为人正派,胆识过人,很快得到了武圣域的信赖,不久便擢升为班长。1937年七七事变后,富有民族正义感的武圣城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毅然率部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并被发展为中共特别员。汪兰田追随武圣域参加了自卫团,不久因作战勇敢、屡立战功被提升为自卫团第十五大队副大队长。

尝尽了人间辛酸的汪兰田,在的培养教育下明白了许多革命道理,找到了中国贫穷落后的原因和穷人受苦受难的根子,懂得只有跟着共产,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人吃人的旧制度,中国人民才能翻身得解放,穷苦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在八路军队伍里,他一面带领战士们苦练杀敌本领,一面广泛宣传抗日救国道理,动员群众参参战。在他的宣传鼓动下,家乡岳家庄一次就有20多人参加了自卫团。1938年春,随着自卫团武装的不断发展壮大,参加自卫团的原十区武装改编为泰西独立团,武圣域任团长,汪兰田被任命为三营副营长。

北石沟伏击战大获全胜后,泰西独立团团长武圣域和泰西地方党政领导亲自将汪兰田烈士的灵枢送至故里,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号召大家团结起来,继承烈士的遗志,坚决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去!在烈上精神鼓舞下,泰西独立团越战越勇,为泰西人民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文章来源《泰安英烈故事》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