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八路军一一五师后方医院
2023-09-12 来源: 浏览量:


八路军一一五师后方医院位于东平县接山镇山神庙村。

1939年5月,日军从济南、泰安、兖州、东阿、汶上等地调集5000余人及伪军一部“扫荡”泰肥山区根据地,企图消灭一一五师主力和泰西党政军领导机关。11日凌晨,第一一五师师部、第六八六团(缺第三营)、津浦支队、山东纵队第六支队和中共鲁西区党委、泰西特委等党政机关共3000余人,被敌包围于肥城陆房一带纵横不足10公里的地区内。一一五师代师长陈光命令部队迅速抢占陆房村周围制高点,凭险据守。当夜,陈光指挥各部队及党政机关分路突围,各部顽强反击,至12日凌晨,各部队及党政机关均从敌军间隙中跳出包围圈,安全转移到东平县东部地区。为了收治在战斗中负伤的战士,在现在的接山乡山神庙村设立了后方医院。

按照东平四区领导的部署,村里成立了担架队、小车队,充分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无数次到达陆房一带肥猪山山顶和岈山山顶把受伤的八路军官兵背到山下,然后用自家的门板、簸篮连夜抬(运)到山神庙村进行治疗,后分到各家各户进行养伤、护理。村民们把家中最好的床铺留给他们,把细粮省给他们吃,日夜护理在身边。遇到紧急情况时,村民们立即把伤病员抬到山洞里,转移隐藏。白天,他们在洞口垒上石头,将洞口封住并做好标记,晚上,便悄悄地从预留的通气口里为伤病员送饭、送药。

东平县烈士陵园的文化墙上刻录着当时的情景:东平四区山神庙村为八路军后方医院所在地,山神庙群众为东进支队后方医院腾房子、挤床铺,当时仅有一二百人的小山村就安排伤病员40余名,敌人两次进山神庙村扫荡,死伤群众6人,但没有一个伤病员落入敌手,老村长赵学宽为了帮助东进支队后方医院藏药,把自己的祖坟挖出一个洞把部队的药品藏了进去。

后方医院地理位置十分独特,地处接山乡东北部的偏远山区,三面环山,只有西面1个出口,隐蔽性极强,易守难攻。现遗址尚存,共前后两个院落,前面是3间堂屋,石头墙体保持完好,房顶修葺过,内部保持原貌。后院为1处三合院,有3间堂屋,东屋、西屋各两间,内部基本上保持原貌。

如今,治疗、护理、抚养、隐藏八路军的病房(房屋)、山洞、涵洞、存粮洞、无名烈士墓及后方医院办公室、手术室、指挥所等遗址遗迹保存完好。50余处山洞大部分修复完善,现存的13座烈士墓已修缮一新。村里成立了红色文化保护和建设委员会,建立了后方医院红色纪念馆和传统文化村落纪念馆。2020年,被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为山东省第一批革命文物。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