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致敬英雄——抗美援朝退伍军人访谈录
2024-10-28 来源:新泰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浏览量:

    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1周年,10月24日,新泰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和新泰市融媒体记者带着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关怀,采访了我市3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役的在乡老复员军人。通过这次访谈,不仅让所有人重温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更让广大的社会群众从这些平凡而伟大的老兵身上汲取了前行的力量。

    吴师元,曾用名吴师源,出生于1934年5月,新泰市楼德镇西城前村人,1953年1月入伍,1957年5月复员回家。1953年2月,吴师元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四六五部队(志愿军23军73师218团1营2连)到东北松花江地区学习赴朝战斗知识,1953年7月进入朝鲜,白天休息躲避飞机轰炸,晚上跟随部队步行跑到三八线附近,7月20日进入老虎口阵地,与敌人展开了战斗。老虎口是一个交通枢纽,是车辆必经之地,双方反复争夺,战斗进行的异常激烈,一直持续到7月27日凌晨,部队伤亡很大,老虎口交通枢纽争夺取胜,然后部队进入镇守阵地状态,一直镇守到1957年5月回国复员。在朝期间,历任战士、通信员、副班长、副排长等职务。在老虎口战斗中被评为1号步机枪手,多次受到部队嘉奖,到现在右腿胯部还有一个2厘米深的弹痕伤疤。

    吴元安,出生于1934年7月,新泰市楼德镇西村人,1951年1月入伍,1956年5月复员回乡。1951年2月,吴元安随部队到大虎山进行了2个月战斗训练,在丹东做好了武装准备。同年5月步行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分配到了志愿军19兵团63军189师567团2营5连,白天休息躲避飞机轰炸,晚上跟随部队步行到开城地区,参加了开城保卫战,后来营部炮排打掉了5辆坦克,10个月后轮换到了朝鲜西海岸,为防范敌人偷渡,打了一次伏击,1953年10月回国。在朝鲜战争中获得了抗美援朝纪念奖章1枚、和平奖章1枚,回国之后分配到了师通信连,学习报话机知识,毕业分配到了炮兵指挥连一直到1956年5月复员回乡参加生产。

王学保,1933年4月出生,新泰市宫里镇汶城村人,1953年参军,被编入366团3营8连,同年8月转入199团1营2连,1956年在67师木工班任副班长,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7年回国复员。

当记者问到他们为何选择参军,为何勇于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时,三位老人几乎闪过同样坚毅的眼神:“1950年6月以美帝国主义为首,打着联合国17国的旗号入侵朝鲜,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严重威胁了我们国家的安全,那时候,国家需要我,我就去了。保卫祖国,人人有责。”

    战争是残酷的,历史将永远铭记!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我军历史上光辉的一页。它教会我们,只有团结一心,才能战胜任何困难。通过这次采访,我们不仅了解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更从这些平凡而伟大的老兵身上汲取了前行的力量。让我们铭记历史,致敬英雄,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