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于训刚:卸下戎装志不移 身残志坚勇担当
2024-06-28 来源:肥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浏览量:

他是一名铁骨铮铮的热血男儿,服役两年,在南宁邕江抗洪抢险中打过头阵、当过尖兵;他是一位身残志坚的新型职业农民,退役不褪色,勇担先锋创事业,扶危济困报国家;他就是长顺源农业种植合作社理事长于训刚。

于训刚,1982年出生,肥城市边院镇张庄村人。怀揣着军旅梦,18岁的他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曾参加2001年广西南宁邕江抗洪抢险,所在连队获集体三等功,个人被评为优秀士兵。200212月退役回乡,正值青春年少、想大展身手的时候,22岁的于训刚却遭遇了意外车祸,导致他右臂骨折,右腿粉碎性骨折。虽然经过多次手术,但右臂丛神经损伤无法恢复,基本丧失功能,落下了终身残疾。既没有稳定的工作,也没有谈婚论嫁,命运仿佛对他宣判了死刑,那段时间他几乎不出门不言笑,精神极度颓废。后来,在家人和战友的开导鼓励下,靠着在部队锻炼的钢铁般的意志,他坚持咬牙恢复性锻炼,从练习左手写字、左手拿筷子开始,慢慢重拾信心,终于站了起来。

2003年至2013年,是于训刚成长的十年,最初身体没有恢复的时候,他先坚持用左手写字,查阅有关机械维修方面的书籍;在扔掉拐杖能独立行走的时候,他就开始尝试自己维修农机,后来也做过养殖业,几次跌入谷底又挣扎着重新站了起来。曾经的军旅生涯让他的内心强大,跌不倒、打不垮,他把生活的磨难当成向上的阶梯,踩在脚下,一步步坚定前行。经过不断地努力,他逐渐成长为远近闻名的农业机械手,也让他凭借自己一只左手撑起家庭一片天的人生信念更加坚定。

2014年,于训刚参加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这次培训使他茅塞顿开,不但开阔了眼界,更是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我是农村娃,我的根在农村,我要土地里变出黄金”,他陆续流转了村里600多亩土地,成立了肥城市长顺源粮食种植合作社。没有场地,村两委给协调闲置厂房;没有创业资金,他就申请创业贷款,再加上各级部门及时提供了农业技术、生产资料,在坚强后盾的支持下,他放手一搏,逐渐把合作社做大做强。为了提高效率,他先后购买了小麦、玉米联合收割机,大型拖拉机、装载机、粮食烘干机等10多台套大型农业机械,他在农机这条路上越走越顺,同时他还努力学习操作驾驶,起早贪黑反复练习,现在已经能独立驾驶完成粮食收种等作业。

日子越过越红火,于训刚没有忘记曾经帮助过他的人。2020年,合作社又购置了无人植保机,他每年都会为村民免费喷洒农药,减轻农村留守老人的体力劳作,增加产量的同时也受到了大家一致好评。通过艰苦创业,他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还帮助了众多村民实现就业、提升生活质量。单纯依靠种田,经济效益单一,收入也上不去,这时他想到了“一田多收”,这样可以带动更多人就业,帮助农闲时的村民增加收入,于是他外出学习取经,经过多次考察最终确定了生姜种植。通过向专家请教学习种植技术,向退役军人部门申请创业贷款获取启动资金,经过刻苦钻研和反复试验,2018年他开始种植生姜并取得了成功。

2020年夏天,肥城市境内突降暴雨,张庄村浊河段一夜之间涨水数米,情况危急,于训刚凭借当兵期间抗洪抢险的经验,积极带头巡河,带领民兵处置险情,疏通河道,加固堤防,确保了泄洪道安全,保证了人民财产的安全。

于训刚还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疫情期间,多次为孤寡、生活不方便的老人送油送米送面,并把自己种的十亩白菜、菠菜、姜等蔬菜无偿分发给村民,帮他们渡过难关。因表现突出,于训刚“火线入党”成为村两委后备干部。

创业难,残疾人创业更难。虽退役二十余年,但军人的钢铁意志已深深镌刻在于训刚骨子里,支撑着他渡过一个个困境!谈起未来,他还计划参与村集体公益事业,关注残疾人的生存和生活状态,他说,“只要身残志不残,残疾人同样受到社会的尊重,生命一样有意义,今后我将继续打理好合作社,用一颗感恩的心,来回报家乡、回报社会,让生命更加有意义。”

命运虽给了于训刚残缺的身躯,但他用这副身躯勇敢地挑战命运,在黄土地上迎来自己的“丰收光景”!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