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搏实干兴产业 提质转型建强村——记宁阳县优秀兵支书曹玉华先进事迹
2025-03-20 来源:宁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浏览量:

曹玉华,男,汉族,1959年6月出生,山东泰安宁阳人,中共党员,高中学历,2016年1月任宁阳县泗店镇罗河厂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多年以来,罗河村地下贫水,农业种植结构单一,缺少产业支撑,村集体经济薄弱,村集体不仅零资产、零收入,而且负债达50多万元,是有名的省级贫困村。曹玉华同志任职后,围绕“治水求变、产业强村”这一主线,带领村“两委”成员勠力攻坚、担当作为,干成了一件件老百姓叫好的实事、好事,近年来罗河先后荣获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全市新时代泰山“挑山工”先进集体、泰安市森林村居、市级文明村、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等80项荣誉;曹玉华同志先后荣获“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泰安市扶贫先进个人”、泰安市“优秀兵支书”“宁阳标兵”“宁阳县最美退役军人”“宁阳县优秀红白理事会会长”等称号。他的事迹也被省市县各类新闻媒体报道。

党建引领,筑牢战斗堡垒

上任伊始,曹玉华书记狠抓“两委”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实行“333”工作法,即推行日常坐班、碰头晨会、每周小结三维管理,实行具体责任到人、工作限时办结、重大事项联签三项机制,用好“三务”公开栏、主题党日、“一家亲”微信群三个平台,加强党员教育,普及惠农知识,听取意见建议。充分利用周六课堂、主题党日等有利时机,深入学习各项政策、高效开展工作,统一了广大党员干部思想,凝聚了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治水求变,捐资兴水利

罗河厂村的土质特殊,地下水资源匮乏,农作物灌溉得不到保障,粮食亩产量不到300斤,大旱大涝之年基本颗粒无收,老百姓普遍贫穷。缺水之痛激发了曹玉华的治水之梦,为了让老百姓有水浇地,曹玉华个人捐款50万元,多方筹集资金400万元,挖河1万多米,挖运土方40万立方,新建桥梁6座,铺设了地下暗管,建成了四纵六横的水系网络,实现了电到水边、水到田间地头。使村内的1500多亩旱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水浇田,粮食亩产量提高到了1000斤以上。

产业强村,助推乡村振兴

一是盘活资源,助增收曹玉华为带领村庄改变零资产且负债50多万元的困境,铁腕开展三资清理,利用收回村内宅基地、荒基地近60亩,种植了红叶石楠、黄金槐、白蜡、大叶女贞等高标准绿化树20000余棵。每年仅树木增值,可使村集体增收20万元。二是筑巢引凤,促增收。曹玉华为下一步扩大村内产业规模,与村内党员群众集体研究,决定投资50万元建造了近200㎡服装加工厂,解决附近村民50多人的就业问题,现在每人每月平均增加收入1800元以上,村集体每年可增收8万元。三是攻坚克难,立产业。为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曹玉华积极对上争取250万元,个人垫资100多万元,流转土地130亩,建成乐呵农场,并建立了完善的供水、供电等各项配套设施种植各类绿色有机蔬菜,打造了集“生态观光、旅游休闲、民俗文化”为一体的旅游产业。四是解放思想,拓思路。曹玉华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决定改变传统营销模式。借助“互联网+”的趋势,投资近20万元办起“乐村淘网店”,注册成立“泰安乐呵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乐呵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和“中京蟋蟀科技繁育有限公司”,“棒球帽、蟋蟀、特色蔬菜、稀有苗木”等产品在电商平台宣传、销售,拓展了销售市场,提升了附加值,集体每年可增收16万元。村里的产业发展生机勃勃带动了集体增收。

情系民生,建设幸福罗河

老百姓的好口碑一直是曹玉华的奋斗目标。围绕改善出行条件,曹玉华用自己儿子的施工队义务为村里做了路基,并带领村干部亲自盯靠在施工现场,既做监工,也做工人,最终多方筹资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全面实现村庄道路“三通”。又投资90万元对村内道路特别是东西干道进行全面提升,彻底解决群众出行难题。为优化村庄环境,曹玉华大力开展村容村貌整治,率先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投资30余万元,栽植各种苗木2万余棵,对主干道两侧进行绿化,疏通村内1500余米排水沟,对村内1.5万平方米墙面统一粉刷,绘制宣传画6000余方,在村内建设两处文化小广场,配齐健身休闲器材,全面扮靓了村容村貌。极响应厕所革命号召,大力推进卫生厕所改造,用最短的时间把全村所有旱厕一户不漏改造成了无害化卫生厕所。同时,还安装了100多盏路灯,安装50多个摄像头,保障村庄安全。他坚持“文明实践、精神加油、人文关怀”的定位,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党群服务中心,成立“普及太极拳进乡村”活动村级队伍和“乐呵舞蹈队”。开展“我爱我家,好媳妇、好婆婆、道德模范”评选活动,起草新的《村规民约》,大力贯彻移风易俗新风尚。投资30余万元,新建民俗馆,图书馆,乐器室等小场所,充分利用村内图书阅览室和党员活动室,在周六周日组织集体学习和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