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播放视频
强进,1984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东平县彭集街道柳营村人。2002年12月到武警重庆总队第六支队一中队服役至2010年。2018年在彭集街道柳营村任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强进同志爱岗敬业、廉洁自律、心系群众、以身作则,带领全体党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让整个柳营村旧貌换新颜,甩掉了软弱涣散的帽子,村集体收入由零增长到20多万元,柳营村先后荣获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省级卫生村、市级基层党建示范点、市级文明村、市级森林村庄、泰安市退役军人思想政治工作示范点等多项荣誉,强进2019年被评为东平县最美退役军人,2020年被东平县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21年被评为泰安市“泰山挑山工”先进个人,2022年当选为县人大代表,被评为2022年度泰安市“优秀兵支书”。
矢志不渝,他以军魂铸就信念
2002年,强进同志响应祖国的召唤,穿上军装,到了部队,他努力学习,刻苦训练,经过部队大熔炉的锤炼,三个月后实现了从一名地方青年向合格军人的转变。那一刻,他庄严向军旗宣誓,从此,他心里坚定了一名新时代革命军人的理想信念。在部队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站岗放哨、执勤处突,练就了过硬军事技能,由于军事素质过硬,他先后当上了战斗班的班长、机动中队特战排的排长。担任排长期间,他先后参加了2006年的抗洪救灾、2007年的新疆暴乱事件处理执勤工作、2008年重庆扫黑除恶任务等多项急难险重任务。2010年12月,部队正式批准他转业回地方的申请,脱下军装再次走向社会,在最后的军旗告别仪式上,他自己曾暗下决心:“不管走到哪里,军人的信念不能变”。转业不转志,退伍不褪色,岁月在变,角色也在变。不变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忠诚”。8年的军旅生涯,造就了他不怕苦、不服输、勇担当、重实干的性格。他毅然放弃在外开厂创业工作的机会,回村参选,决定带领柳营村乡亲们共同致富,走上全民奔小康的日子。
脚踏实地,他用结果诠释着实干
当上村支书后,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在较短的时间内成功实现了角色转换,把工作重点聚焦在党建主职主业上,以党建五规范活动为抓手,规范村级党建档案,为柳营村党建档案设置了5个档案盒,78个小项,安排专职支部委员负责填写《十簿十表》。为党员制定了一党一档一柜,让每名党员的风采都展现出来,以村两委坐班值班制度为抓手,从严管理村干部队伍,要求村两委干部按照值班表,在村委办公,并制作了为民办事登记表,把群众前来办理的事项进行挂账登记,办理销号。以党员量化积分管理为抓手,规范党员管理,制作了党员量化积分公示栏,每月将党员发挥作用情况公示出来,接受群众监督,激励党员踊跃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他带领群众积极投身美丽乡村建设,为改善柳营村村庄环境,强进自掏腰包10万余元,为村内大街小巷栽种了绿化苗木,共计栽种红叶李、紫叶李、海棠2000余棵,红叶石楠20000余株,实现了家家户户门口环境的美化。他还将办公场所门窗全部更换为铝合金门窗,粉刷了办公场所墙面,为群众前来办事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展示出党建新阵地的新气象。工作干了,党员信任了,百姓也就信服了。为了改变村貌,让百姓出入时脚上不沾泥,强进喊出了修路的口号,退役军人、党员自发组织了捐款,在一天的时间内,发动群众捐款达到了15万元,共修路12000平方,实现了户户通。
倾心为民,他用真情诠释着初心
柳营村过去是个一穷二白的空壳村,从担任村支书的那天起,强进就一心想着如何帮助群众寻找脱贫致富的路子,这个村已经成为强进为人民服务的“新战场”。退伍8年,虽说已经放下了手中的钢枪,强进却没丢掉部队的优良传统,仍保持着军人吃苦耐劳的品质。为找到村集体发展的路子,他联系原来做生意时的伙伴,希望能给村里引进企业。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先是通过战友将村内闲置的老砖厂对外承包,年增收5万元,随后,又回收村集体建设用地10亩,准备对外承包给商砼公司,既能增加村集体收入,又能为村庄修路提供免费混凝土。在发展集体经济的同时,他不忘为百姓增收谋求出路,联系来料加工企业,为本村30余户在家妇女提供纸箱加工就业岗位,因现在农村留守妇女和老人较多,强进联系了手工编制公司,主要编制沙发垫子,为留守老人和妇女提供不出门就能挣到钱的就业岗位,每人每天50-120元的收入。
强进在谈到感悟时说:干好支部书记,不是一日之事,要久久为功。村里的每一件小事都要当做自己的事情来办,才能树立起党支部的威望,村支部书记与其说是一名村官,倒不如说是一名村民的服务生,干好服务生的本职工作,服务好村民,服务好三农,最终才能把书记的工作干得明白,干得实在,干得透彻,干得让群众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