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福基,1909年出生,原名赵德庭,回族,今宁阳县伏山镇太平村人,幼时随父亲读书、习医。1927年,与1909年出生于贫苦家庭的本村同族女青年马淑贞结为伴侣。
1923年,赵福基受聘到泰安县泥沟小学当教员。1930年因生活所迫辞去教职改行行医,足迹遍及白马、吴家店、东史一带。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后,赵福基见祖国山河遭日军铁蹄践踏,义愤填膺,誓要参加抗战!同年底,随着泰安城的沦陷,宁阳局势日趋严峻,全县党员积极发动组织群众武装抵抗日本侵略者。1938年初,赵福基参加革命队伍,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第五区做动员参军、收缴公粮等民运工作,后任该区区长,带领全区人民开展游击战。在他的影响下,马淑贞也参加了抗日工作,在宁阳汶河一带,帮助各村发动组织妇女成立了妇救会,宣传抗日救国,动员青年参加抗日斗争。
当时,赵福基在群众眼中是“虎胆英雄”,在敌人那边是“谈赵色变”,因为他机智勇敢,经常冒着生命危险潜入白马庙、大辛庄、开元寺、沈家坪、王卞等日伪据点,侦察敌情,巧抓俘虏。1939年5月初,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部在陆房被日伪军包围,赵福基率区游击队支援一一五师一部从大梁王成功突围。
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时期,抗日环境更加恶劣。日伪军不断清乡、“扫荡”,特务队四处活动,搜捕抗日干部和积极分子,同年春,赵福基在肥城县张楼村不幸被敌人围捕。日伪军先是对他封官许愿,妄图诱骗他供出抗日民主政府驻地和干部的行踪。赵福基不为利禄所动,大声怒斥日军和汉奸走狗。后来,敌人又对他施以酷刑,让他睡钉子床、让狼狗撕咬他的皮肉,但这都没能动摇赵福基的革命意志。他坚贞不屈,没有泄露党的一丝机密。6月3日,伪县长王绍武命令汉奸五区队在白马庙枪杀赵福基。
在赴刑场的路上,赵福基看到老母亲在路边悲痛欲绝的样子,便止步从容地说:“娘,不要哭,儿子是共产党员,为受苦人翻身求解放去死,我死也甘心!儿不能尽孝了,您老多保重。”他最后望了一眼老母亲,转身对着群众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胜利一定是我们的!”
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儿子赵福基在敌人的枪口下英勇就义!
丈夫的噩耗传来,马淑贞抚摸着丈夫的遗物,心中万分悲痛。她知道丈夫是为革命而死,死得壮烈,死得光荣!她强忍泪水,安慰婆母:“娘,德庭是好样的,是咱家的骄傲。他走了,我们还在,咱也要像德庭一样,为党多做工作,一定不给九泉下的德庭丢脸。”马淑贞暗下决心,一定要振作起来,继续参加战斗,去完成丈夫未竟的事业!
当时,宁阳抗日斗争处于低潮,形势严峻,共产党员随时都可能献出生命,马淑贞却坚定地向党组织郑重提出了入党的请求,党组织很快批准了她的申请。在党组织领导下,马淑贞为抗战做了很多工作。
1945年8月,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全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这时的马淑贞担任宁阳五区妇救会会长,她不分昼夜,挨家挨户聊苦情、鼓心劲,带领全区妇女投入反奸诉苦和减租减息斗争中去。1946年6月,蒋介石悍然发动了全面内战,人民渴望已久的和平再次化为泡影。为了人民翻身得解放,马淑贞又投入到反蒋反内战的宣讲与斗争中,号召父老乡亲团结起来打倒国民党反动派。
1946年7月14日,马淑贞冒着危险去桃园执行任务,在完成任务返回驻地的途中,被匪首陈德山的队伍包围,不幸被俘,押到住山庄。面对凶残的敌人,马淑贞视死如归,决心像丈夫那样,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献出一切!匪徒用刺刀捅她的腿肚子、脚后跟,她紧咬牙关,一声不吭。匪徒又丧心病狂地用铁条穿透了她的锁骨和乳房,剧烈的疼痛使马淑贞昏死过去,惨无人道的匪徒又用凉水把她泼醒,威逼她说出宁阳党组织的情况,马淑贞忍着剧痛,没有向敌人吐露半个字!
在一个漆黑的深夜里,凶残的敌人把她推到一口枯井旁,砍断她的手,脖子拴上石头,推入井中,又扔进燃烧的麦秸,填上土……“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马淑贞用最后一点力气奋力高呼着口号,壮烈牺牲!
赵福基、马淑贞夫妇倾力抗日、带领群众翻身求解放的事迹在宁阳大地广为流传。1984年春,宁阳县伏山镇全体少先队员缅怀党的好干部、回族人民的好儿女、模范革命伴侣——赵福基、马淑贞,自发捐款重新修建了夫妻双烈士墓,并立碑纪念。现在,夫妻双烈士墓已成为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清明节前夕,伏山镇都会组织党员干部、青少年学生到烈士墓前扫墓,表达对烈士的崇高敬意和缅怀之情,并激励后人,牢记先烈精神,努力奋斗!
(根据中共泰安市委党史办公室、泰安市民政局编《泰安先驱》第三集载宁阳县史志办、妇联相关文章,泰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材料等资料改写)
(宁阳县关工委)
文章来源:《泰安英烈故事》